◎记者 马慜
贷款利率水平综合反映了社会融资成本,其与经济活动的活跃度密切相关。降低贷款利率不仅有助于企业获得资金,也减轻了普通民众的购房负担。
回顾这一年,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,利率的“水位线”持续处于历史低位。数据显示,10月,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.5%左右,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.15%左右,有效缓解了企业“喊渴”、居民“负重”的局面。
“利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老百姓的储蓄和消费、企业的投融资决策、进出口和国际收支,进而对整个经济活动产生广泛影响。”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易纲近日在2024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上说,利率是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,是平衡宏观经济总供求的关键,利率也决定着金融资源配置的流向,是货币政策调控的关键。
正因为如此,利率的一举一动,深刻影响着经济的脉动和走向;利率的一降再降,也直观反映出货币政策的“用心良苦”。
今年,货币政策转向强调“支持性立场”,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。
“2024年央行实施有力度的降息和前瞻性的降准,降息、降准的力度均明显大于过去三年的平均水平。”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说。
今年以来,从宏观层面看,降息降准的幅度大、频次快、超常规,有效引导利率下行。回溯来看,1月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、再贴现利率0.25个百分点,7月、9月下调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共0.3个百分点,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等市场利率下行。年内央行两次降准,继2月降准0.5个百分点后,9月又第二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.5个百分点,向金融市场提供中长期流动性。
“货币政策价格型调控机制的进一步健全,推动了整体利率水平继续下降。”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,一方面,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发挥基准利率价格型调控工具作用,以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;另一方面,通过进一步降准、创设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方式,向金融市场注入更大规模流动性,增强资金供给能力,引导市场利率下行。
从微观层面看,多项政策的优化调整助推实际利率进一步下行,惠及了广大民众。例如降低存量房贷利率、统一首套房和二套房的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等,进一步减轻购房者的负担。以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为例,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,5000万户家庭、1.5亿人口从中享受到实惠,平均每年减少家庭的利息支出约1500亿元,这意味每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增加1500亿元。
实际利率水平,通常由名义利率和通胀率所决定。向后看,物价因素仍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,仍需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。在章俊看来,现阶段名义利率持续降低,但是实际利率仍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,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把维护价格稳定、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重要考量的现实意义。
尽管利率是个快变量,但预期改善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。当前,货币政策施展仍然面临不少约束,进一步降息面临着净息差和汇率内外部的双重约束。
不过,随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愈发畅通,利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节作用持续增强,能够有效应对来自内外部的多重冲击。尤其是9月以来,一系列增量金融政策的推出,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稳定增长,有效提振了社会信心,夯实了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。
业内预计,利率水平还有下行空间。“当前实际利率水平仍高于自然利率,仍需进一步实施降息,推动实际利率下行。”章俊说。
据中国银行研究院预计,2025年中国整体利率水平仍将保持低位:一是经济恢复基础有待进一步巩固,稳经济仍是头等要务;二是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或将缓解,为保持较低利率水平创造较好内部条件;三是欧美主要经济体已陆续启动降息,也为中国保持较低利率水平营造了更为适宜的外部环境。
“下一步降准仍有空间,降息空间可能受限,货币政策应加强与其他政策之间的配合。”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,预计货币政策将会继续坚持支持性立场,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,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,为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。
“展望2025年,内外部政策变化将是影响中国经济走势的最大变量。”中国银行研究院认为,从内部看,一揽子稳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未来增量政策进一步加力,将成为推动内需回升、风险化解、信心恢复的重要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