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广网宁波2月27日消息(记者曹美丽 通讯员郑丹凤)人们常吃的紫菜最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,网上热传“假紫菜由塑料袋制成”的视频,一度引发公众对紫菜食用的安全恐慌。宁波市象山县是全国坛紫菜主养区,近日,记者走进滩涂,近距离还原紫菜的栽培、收割全过程。 宁波市象山县是全国坛紫菜主产区之一,北魏时已有紫菜记载。据1987年版的《象山县志》云:“象山紫菜”原野生于渔山、檀头山、南韭山等岛向东岩礁上,宋代列为贡品。上世纪70年代,象山人开始人工养殖坛紫菜。截至目前,该县紫菜养殖面积已达3万余亩。从事紫菜栽培人数2000余人。去年至今年的紫菜收获季,全县年产干紫菜预计在4000余吨。 紫菜生长在潮流畅通、风浪适中、海水营养盐类丰富的自然环境中,藻体薄细长,味纯爽口。象山居浙江中部沿海,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,三面环海,两港相拥,浅海滩涂养殖资源丰富,非常适宜紫菜生长。 如今,在象山广阔的滩涂、浅海上都是黑紫色的紫菜,犹如海上牧场,尽收眼底…… 具有极其独特的地理特性及品质使“象山紫菜”成为家族中的优质上乘产品。紫菜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3℃左右,采割后还能继续生长。因此,每年的10月底到来年的2月,都有新鲜的紫菜。 此时正是冬末春初,在象山县的鹤浦镇红卫塘,末水紫菜的收获战役,打的正酣。一公里外的海洋牧场上,挂满了黑黝黝的紫菜。这个海区里,共养殖有3.5千亩的紫菜。象山红卫塘紫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奚美钱在清晨来到南田峙码头,等着涨潮出海,收割紫菜。 哒哒马达声中,特制小板船向着近海紫菜养殖区进发,很快就抵达。奚美钱拉起一个棚架的网帘,撸下一把鲜紫菜,色泽黝黑油亮,长度最长有20厘米以上。摊开一片,半透明状的紫菜,韧性较足,一股大海特有的咸鲜味随着海风涌入鼻端。 早在2002年,象山县的紫菜收割就迈入了机器时代。 机器收割的范儿,有点像收割稻谷。小板船载着专门的采收机器,穿行在一垄垄网帘间。养殖户配合有序,拉起网帘,让收割机器穿过,紫菜就到手了。 经过船载吊装车运,这批刚收获的鲜紫菜第一时间送入合作社加工点。这里,拥有象山县最大规模的机械一次加工流水线。 鲜紫菜经过清洗、调和、浇饼、吸水、蓬松、制饼、烘干、剥菜、打包等多道加工程序,被制成一片片黑亮的紫菜小圆饼,鲜香扑鼻…… 据象山县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,“象山紫菜”主产县东南沿海西沪港、象山港、大目洋、南田涂及高塘岛一带。以南田涂、高塘岛、西沪港所产质量最为上乘,具有紫黑色光泽,片薄,口感柔软、芳香鲜美,火烤后呈青绿色,清洁无杂质。 针对网上流传的“塑料紫菜”,红卫塘热心的养殖户们非得现场做个实验,让大家好好看看,啥叫真品质! 他们热心演示,头刀,三刀,末水菜的品质区别,更特意购买市面上最贵的塑料袋,进行比较实验,用事实打消广大消费者的疑虑。 实验结果如下:品质上,头刀紫菜产量少,口感最为细嫩,鲜香气浓,之后随着刀数增加,紫菜越粗越绿,口感相对粗糙。 至于紫菜真假,撕点紫菜放碗里加上开水就一目了然了。塑料不吸水,不会变色;紫菜吸水膨胀,颜色由黑变绿再慢慢转紫。 看到这些,你是不是对象山紫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? (责任编辑:) |